腦電圖入門攻略
更新時間:2022-09-28 13:59:11 關鍵詞:腦電圖入門攻略
腦電圖入門攻略
面對腦電圖有時難免感到束手無策,起起伏伏的波形看得心亂如麻??床欢畧D,看不懂報告成為神經內科醫生進階路上的阻礙,如何從腦電圖“小白”升級成為“達人”呢,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的唐偉教授教授提供了一份攻略,希望能助力大家在腦電圖的學習中披襟斬棘,獲得滿滿的經驗值。
整理|毛栗子君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腦電圖是什么?
腦電圖(EEG)是通過精密的電子儀器,從頭皮上將腦部的自發性生物電位加以放大記錄而獲得的圖形,是通過電極記錄下來的腦細胞群的自發性、節律性電活動。
腦電圖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常規腦電圖、動態腦電圖、視頻腦電圖、立體定向腦電圖等。
腦電圖的基本原理
腦電圖根據電極放置于顱內或顱外,可分為頭皮電極腦電圖、顱內電極腦電圖,本攻略主要介紹臨床上經常接觸到的頭皮電極腦電圖。
腦電圖跟心電圖、肌電圖一樣,是利用儀器來記錄電活動,頭皮電極腦電圖是從頭皮上將腦部的自發性電活動加以放大記錄而獲得的圖形。
·腦電信號經過放大器(因為腦電信號非常微弱,為mv或uv級別,而且得經過顱骨和頭皮的衰減,所以需要經過數百萬倍的放大才能顯示出來)、濾波器(減少干擾)最后形成我們所看到的圖形。
腦電圖的縱橫軸
我們平時看見的腦電圖圖形是不是和心電圖有些類似呢,其實腦電圖和心電圖原理相仿。心電圖兩條縱線間(1mm)表示0.04s,那是因為走紙或記錄速度為25mm/s,也就是說每經過1s,心電圖紙走25mm;同樣的,當標準電壓1mv=10 mm時,兩條橫線間(1mm)表示0.1mv。
腦電圖也是同樣的道理,一般采用的走紙或記錄速度為(走紙速度對應的是橫軸)30 mm/s,也就是說30 mm=1s,而腦電圖的敏感性(縱軸)單位為uv/mm,一般采用的是10uv/mm,也就是說1 mm=10uv。
·腦電圖右下角都會有個標尺(類似地圖上的比例尺)告訴你橫軸多長是1s,縱軸多長是1 uv。
電極如何放置
頭皮電極腦電圖中電極的放置,常規使用的是國際10-20系統,包括19個記錄電極和2個參考電極。先在頭部確定4個解剖點,鼻根、枕外隆突、雙側耳前點(耳前切跡處),由這4個點確定矢狀線與冠狀線,并以10%-20%的距離作為電極之間的間距。左邊為奇數,右邊為偶數。兩者在頭頂的交點為Cz(中央中線)電極的位置。
·從鼻根向后10%處為FPz(額極中線),從FPz向后每20%為一個電極的位置,依次為Fz(額中線)、Cz(中央中線)、Pz(頂中線)及Oz(枕中線),Oz與枕外粗隆的間距為10%。
·雙耳前凹連線距左耳前凹10%處為T3(左中顳)電極位置,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個電極,依次為C3(左中央)、Cz、C4(右中央)和T4(右中顳),T4距右耳前凹間距為10%。
從FPz向左10%為FP1(左額極),從FP1向后每20%放置一個電極,依次為F7(左前顳)、T3(左中顳)、T5(左后顳)及O1(左枕),其中T3為此線與雙耳前凹連線的交點,O1距Oz為10%;右顳與此相對應,從前向后依次為FP2(右顳極)、F8(右前顳)、T4(右中顳)、T6(右后顳)、O2(右枕)。
腦電圖的導聯怎么組合
常用的導聯組合有耳極參考導聯、平均參考導聯、雙極參考導聯。
(1)耳極參考導聯。耳極參考導聯采用左右耳垂作為G2端,分別標記為A1、A2。
(2)平均參考導聯。將頭皮的每個記錄電極分別串聯一個電阻,再并聯,經過這種處理,頭皮各點的電位被削弱并平均,電位接近于零,作為平均參考電極(縮寫為AV)
·分別以Fp1、F3、Fp2、F4......作為G1端,平均參考電極(AV)為G2端,就形成了Fp1-AV、F3-AV......Fp2-AV、F3-AV......各導聯組合形成的平均參考導聯的腦電圖。
(3)雙極導聯。雙極導聯是將兩個記錄電極分別作為G1、G2端所形成的腦電圖形。
腦電圖看什么內容
(1)頻率:頻率這個概念大家都能懂,在腦電圖中指的是1s內相同腦波重復出現的次數。例如下面這個圖,假設兩條縱線之間為1s,我們數一數兩條縱線中間一共有多少個波(8個),頻率就是多少(8Hz)。
(2)波幅
波幅大家也容易懂,腦電波的波幅就是腦電波波峰到波谷的垂直高度,反映的是兩個電極的電位差。
在敏感性為10μV/mm腦電圖圖中,如果一個腦電波的垂直高度為7mm,其波幅就是70μV。
在腦電圖中,按照波幅的高度可以分為幾個級別,對于成人腦電圖:
·<25μv稱為低波幅
·25-75μv稱為中波幅
·75-150μv稱為高波幅
·>150μV稱為極高波幅
(3)位相:棘波、尖波的極性:紀錄到向下的波峰分別成為正相棘波、正相尖波;向上的波峰分別成為負相棘波、負相尖波。
(4)調節:調節指的是腦波的基本頻率出現規律性與穩定性。
·在同一部位頻率是穩定的,相差不能多于1次/秒,如果2次/秒以上視為調節差
·左右同一部位不應多于0.5次/秒,如果超過1次/秒以上視為調節差。
(5)調幅:指的就是波幅的變化規律。正常時高時低,每3-5秒發生變化,如紡錘形稱良好,無變化與波幅參差不齊,失去規律性,為調幅不良。
成人清醒期腦電圖
(1)α波節律
·α節律是清醒狀態下在后頭部出現的8-13Hz的節律,大多數人9-10Hz,波幅10-100μV,正常人的基本節律。一般在枕區波幅最高。閉眼且精神放松狀態下容易出現,雙側大致對稱。是分析腦電圖背景活動最重要的指標,與腦功能狀態及發育水平有密切關系
·比α波快的波稱為快波。·比α波慢的波稱為慢波。
同一檢查者,睜眼狀態下出現的α抑制
(2)β活動
β活動是指頻率大于13-25Hz的快波活動,是正常成人清醒腦電圖的主要成分,分布廣泛,波幅5-20μV,不超過50μV。不受爭閉眼影響。額、顳、中央區β活動最明顯。β波是大腦皮質處在緊張和激動狀態時電活動的主要表現。
許多鎮靜催眠藥物(例如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水合氯醛等)可以使β活動波幅增高,因而使β活動數量明顯。
(3)θ波(theta)頻率為4-7Hz,波幅20-40μV,見于頂區、額顳區,正常人不超過10-15%。一般不成節律。淺睡時α波消失,θ波先出現兩側額部。
·兩側暴發性θ節律---深在的皮質下病變。
·經常存在的局灶性θ節律屬不正常表現。
·在幼兒時期腦電圖頻率比成人慢,一般常見到θ波。
腦電圖示廣泛中度異常腦電圖,全導以θ波為主。
(4)δ波(derta):頻率為4Hz以下,波幅10-200μV,正常成人在清醒狀態下幾乎不會出現δ波,但在睡眠狀態下可出現δ波,嬰兒時期的腦電圖頻率比幼兒更慢,??梢姷溅牟ā?/span>
·經常存在的局灶性δ波,無論任何年齡,均為異常---皮質病變。
·雙側暴發性δ節律---皮質下病變。
·一般認為,高波幅的慢波(θ波或δ波)可能是大腦皮質處于抑制狀態時電活動的主要表現。
·θ波或δ波屬慢波,見于正常嬰兒至兒童及成人睡眠期。局限性慢波見于局限性EPI,腦腫瘤,腦膿腫,腦梗死軟化灶。
·彌漫性慢波見于感染,中毒,低血糖,顱內高壓病,各種昏迷。
·慢活動波幅低---抑制加深。
>> 制氧機的特點及操作方法